txt5200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> 第269章久别重逢
    豫州起兵的世家,吓得魂飞魄散,可这样残酷血腥的镇压,也激起了他们的集体恐慌。

    正准备团结起来,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时候,赵恺却突然宣布,凡是无大恶而投降者,既往不咎。

    所谓的大恶,自然指的是那几个领头者,已经被吓破胆了的世家们,听到与他们无关,立即一哄而散。

    剩下两个人领头者,孤军奋战,紧接着,赵恺一样宣布了陛下对奴仆们的策反政策。

    往前就是送死,退后却又是一番新天地,怎么选择不言而喻,奴仆们奋起反抗,连夜暴动。

    用不着虎贲军动手,天明时,一众奴仆便将那些世家子全部绑了起来,带着功劳去投诚。

    对于朝廷来说,这一波叛乱真的不亏,查抄没收的家产,拿来奖赏军队和那些奴仆,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其他几州都是八仙过海各凭本事,很快就将叛乱镇压下去,之所以能够这么快,还是靠的策反奴仆。

    有好日子不过,非要受奴役,白痴才会那么干吧。

    被镇压的世家们完全想不通,明明一百多年以来屡试不爽的招数,怎么突然之间就不灵了呢?

    遥想当年登高一呼,天下世家从者如云,朝廷想不妥协也难。

    面对如今的惨境,只能慨叹人心不古,却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其中的猫腻。

    这场叛乱来得轰轰烈烈,走得无声无息,总的看来就是个笑话。

    皇帝陛下一个小小的策略,便打赢了一场胜仗,看似赢得轻松简单,其实背后却是一场无声的较量。

    要知道,即使是制定土地政策的时候,刘志都不敢说公然支持给奴仆分土地。

    那样简直就是在颠覆整个阶级制度,势必会引起所有士大夫阶层的强烈反对。

    奴仆处于整个社会鄙视链的最底端,即使是那些整日无衣无食的平民,依然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。

    在汉代,奴仆根本就不算一个独立的人,只能算是私人物品,主人对他拥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。

    所以给普通平民分田地,那是仁爱之心,可给奴仆分田地,完全就是痴人说梦。

    对于这些不思进取的中层世家,刘志一直想找机会动他们,偏偏苦于没有借口,因此明知道他们想造反,刘志却故意纵容。

    送上门的理由,不用白不用,劝说奴隶倒戈相向,是他精心策划的结果,单纯从军事上来讲,这的确是一条兵不血刃的妙计。

    历史上策反奴隶军队的例子,并不少见,最为著名的就是当年周武王攻打朝歌。

    商纣王仓皇组织了两万奴隶打头阵,结果被姜子牙以解放他们的名义给分化成功。

    致使奴隶大军倒戈相向,加快了腐朽的商王朝毁灭之路。

    因此刘志就事论事,以打赢战争为目的,策反奴仆的计策,立刻得到了各位朝中众臣的支持。

    尤其是军机府的几位老将军,更是赞不绝口,举双手赞成。

    果然,鼓励加仁政,迅速地摧垮了世家武装,朝里朝外都是一片颂扬之声。

    事后,刘志迅速兑现承诺,给这些投降的奴仆分配了土地和财产,各州带头闹事的世家,遭到了严厉的制裁。

    不过刘志也不想过于激发双方的矛盾,除了几个冥顽不灵之人被枭首示众之外,其余的就只是查没家产,贬为庶人。

    将他们从士大夫阶层直接踢了出去,家中原有当官的,都受到了牵连,革除功名,永不录用,其子孙后代十年内不准参加科举考试。

    看似仁慈的背后,却是诛心之举,让他们从引以为傲的世家,变成一无所有的庶民。

    阶层上的败落,对于那些骄傲的士大夫们来说,简直就是致命一击。

    及时回头的世家,看到这个结果,不禁都后怕不已,一念之间便救了整个家族。

    经此一役,中原各州郡的世家都偃旗息鼓,夹着尾巴做人,再也不敢轻易挑战皇帝的权威。

    而刘志也同样很满意,又名正言顺地铲除了一批世家,当年他与邓演纵论天下时,制定了温水煮青蛙的削减政策。

    如今看来确实很成功,一步步地将世家力量削弱,而他们至今没有明白自己要打压的决心。

    如此下去,要不了多少年,随着寒门崛起,平民也在迅速提升,此消彼长之下,势力会得到长足的平衡。

    也许,他的目标会比预想中提前完成,看来从现在开始,他可以把国家的重心转移到富国强民之上去了。

    熙元元年的年末总结,刘志已经越发的气定神闲,经历了隐忍和激进两个阶段,他终于开始沉稳起来。

    这种沉稳是由强大的自信带来的。

    明年的计划,又有了调整,这两年随着农业生产的重视,产量有了稳步提高。

    棉花经过一年的试验田,也有了一定的产量,明年可以大范围推广了,数年的优选育种,七星辣椒也可以进行小范围试种了。

    益州的茶叶栽培和制作,也慢慢地形成了精品产业,交州的甘蔗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,制糖业开始兴隆起来。

    刘志又开始琢磨着让皇庄研究杂交技术和嫁接技术,虽然到目前为止,杂交技术还没有取得任何实质上的突破。

    但他相信假以时日,终有一天会有所成,到时候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翻倍,才能真正的解决粮食危机。

    嫁接技术却取得了喜人的进展,不过只能运用在水果及瓜茄类作物,至少,也提高了经济作物的产量。

    因此,明年的主要任务还是农业,水利工程年年都需要维修,还有一些大的工程,原本就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了。

    刘志准备在辽东推广一季稻和耕种小麦与棉花,大豆也要扩大种植面积,到时候可以用于榨油。

    何况豆制品的用量也与日俱增,大豆已经渐渐地提高到主要农作物的地位。

    高粱和小米的产量太低,刘志如今在中原还是主要推广小麦,南方持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,鼓励双季稻技术的推广。

    有了辽东这个粮仓的补充,刘志有信心,明年的产量应该能够大幅度的增加。

    只有把口粮问题彻底解决了,他才能理直气壮地发展工业,让国家经济迅速腾飞。

    要发展辽东农业,移民政策就要加大力度,今年第一批人尝到了甜头,应该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迁移过去。

    但这样还远远不够,只能鼓励辽东的鲜卑人放弃游牧方式,改为种田。

    原先觉得人太多,可供耕种的地又太少,如今忽然就反了过来,刘志觉得这几千万人实在是太少了。

    分配到广袤的土地上去,根本就是地广人稀,劳动力严重不足。

    到现在为止,辽东的人口还只有一百多万,开垦的面积实在是杯水车薪。

    至于军事方面,刘志依然没打算动北匈奴,而是先收复乌孙等西域国家,打通丝绸之路,为丝绸业及工艺奢侈品的发展做准备。

    当然,武器制造和研发也不能停止,同时武器制造业也伴随着钢铁业的迅猛发展。

    只要有了强大的武力做后盾,重启丝绸之路后,才不用担心被罗马、安息和波斯等等国家侵略,才能在自由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
    国家之间的贸易,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做生意,往往拼的是国力,就像清末的鸦片战争,我卖不动了,就拿着枪炮强买强卖。

    当然,刘志发展经济和军事的目的,并不是为了发动侵略战争,他并不打算造一个地球村出来。

    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!

    大汉民族虽然是一个包容兼蓄的多民族国家,但那些民族都生长于同一片土地上,且同宗同源。

    所以他收复辽东和辽西,准备攻打乌孙等西域国家,将来还要将北匈奴纳入版图,把如今还荒凉不堪的西藏地区发展起来……

    但他却从未有过攻打西方诸国和非洲的念头,历史的经验证明,即使征服了这些土地,也征服不了那里的人民。

    时间长了只能落得个四面楚歌的境地,这一点未来的日不落帝国。已经完整的将其演示了一遍。

    还不如将自己的土地精心经营好,只要强盛到一枝独秀的地步,还怕不会出现万国来朝的盛况吗?

    因此刘志的打算还是发展自身,宁愿移民去开发那些蛮荒之地,也不愿意花费力气去占领其他国家的地盘。

    这一年又属于有惊无险,平安度过,例行清点政绩,论功行赏。

    羽林军和虎贲军大出风头,许多人因此加官进爵,也算是弥补了世家心里的部分遗憾。

    刘志将历练了一番的羽林和虎贲调回了京师,依然分别安置在上林苑和广成苑中,让他们先休整一番。

    如今边军要在辽阔的北方边境线上,牢牢地盯着北匈奴,还要监视鲜卑和乌桓族人的动静,根本难以抽身。

    所以明年开春以后远征乌孙国的任务,还是要落到他们的肩上。

    这两支军队灵活机动,又是装备精良的轻骑兵,日后还可以代表大汉天子,作为商队的护卫军存在。

    这年冬天,董班首次回京述职,从他出任武陵郡太守开始,距今已经三年多了。

    期间收盗匪,北上剿匪,政绩表现出色,是个典型的实干型官员。

    后来晋升为荆州牧,一跃成为朝廷二品大员,其升官的速度,在朝廷同期之中,无人可比。

    他在荆州任上的表现,一样没让刘志失望,挺过了去年最艰难的大水灾,今年的世家叛乱,也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,圆满解决。

    荆楚之地人杰地灵,很多都是书香世家,剔除了那些不安心的家族,对于荆州未来的发展,反而更顺畅。

    董班是从郡府文吏出身的,家境一般,前半生大多都在市井中生活,很了解普通人的疾苦。

    他十分重视荆州的教育情况,鼓励发展私学,也就是后世的民办学校。

    他张榜鼓励民间开设私塾,进行启蒙教育,甚至从紧迫的州财政中,挤出一部分钱来补贴他们。

    就是希望平民阶层也能广开智慧,提高普通人的素质。

    关于这一点,自然也得到了刘志的大力支持,当年他离开京城的前夕,两人曾经就天下形势探讨了一夜。

    董班此人师从李固,有很深的务实精神,又比李固多了一份普通人的经历,看待问题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。

    对于李固和杜乔,其实后世是褒贬不一的,当初梁冀把持朝政胡作非为之时,很多事情上,他们也保持了沉默。

    毕竟他们也是世家阶层的代表人物,某些利益是共通的,这也是时代和出身赋予他们的局限性。

    这一点上,董班其实要做得更好,也更符合刘志对于地方行政官员的期盼。

    从荆州回京师,路途并不遥远,董班入京之后,除了回吏部交接文书之外,便直奔皇宫。

    刘志早已通过龙麟卫密探,告知后者,要他即刻进宫面圣。

    进得中德殿,董班不由得愣了愣,三年多不见,陛下的变化真是很明显,不再是那个记忆中的翩翩少年。

    白皙如玉的脸庞上,蓄起了两撇漂亮的胡须,脸部的轮廓也深邃了,阳刚气十足,不再给人以女子的感觉。

    气质的变化更是天翻地覆,仿佛一块璞玉,在时间的琢磨下,焕发出动人的神采。

    “陛下变样了。”

    刘志微微一笑,变了的何止他一人,董班的变化也不小,从前温厚倔犟的青年,已是精明大气的封疆大吏,眉目间的坚毅不拔显而易见。

    “哈哈……你也一样,来,不要拘礼,我们君臣二人坐下慢慢聊。”

    看着张让奉上来的清茶,董班有些好奇,仔细闻了闻,又轻轻品尝了两口,点头称赞。

    “都说陛下制作的青茶清香扑鼻,回味无穷,果然妙哉!”

    他说得自然,刘志却微微觉得心酸,茶叶在京师早已盛行,不说王公大臣,就是些普通富户,家里也能拿出个几两珍藏。

    各州世家也是争相捧场,都以饮茶为荣,可身为朝廷二品大员的董班,居然还没有见识过。

    可见他平日里的生活,过得有多么的清贫,早知道他清廉自守,两袖清风,今日才深切的体会到。